一次性医用口罩,中国人从来没有像眼下这样,在物资丰富的春节市场,对一只极为普通的口罩,充满急迫的需求。2020年伊始,新冠病毒肺炎肆虐,各地口罩断货告急!
一只小小的口罩,对防疫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?让我们普及一下有关它的常识。口罩是一种使用方便且有效的卫生用品,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很好的过滤效果。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期,把它戴在人的口鼻部位,可以有效阻挡有害气体、气味、气沫侵入人体。所以它被称为防疫线的盾牌和卫士。
据史料记载,世界上很早使用口罩的是中国。公元1275年元朝年间,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,他亲眼目睹了当时中国人戴口罩的情景。他在撰写的《东方见闻录》里写道,那些在皇宫给皇帝做饭和端饭的人,口和鼻上罩着一层蚕丝或金丝织成的布,以防止他们呼出的空气不会传到皇帝的食物上。
1897年,德国外科医学家米库里兹提出:医务人员施行手术时,应戴可遮住口鼻的消毒纱布口罩。这种口罩被称为“米库里兹口罩”。这是现代意义上有记载的首款医用口罩。自此,戴口罩成为世界上所有医护人员的标准形象。
大年三十,儿子一家回来吃年夜饭。那时候疫情通报尚没有全面铺开,人们的警惕性不高。大年初一,儿媳临走前,留给我们夫妇两只医用防护口罩。她担心我们年纪大,免疫力差,特意把自己保存的N95留给我们。
我这才知晓,此时全城已经买不到口罩。两只N95口罩,我舍不得用,节后孩子们要上班,我留着给他们用。翻箱倒柜,找出三只二十多年前在部队医院工作时发的老式口罩。十二层的纱布口罩,宽宽大大,可以把除了眼睛之外的脸,遮的严严实实。十七年前的非典,我用的就是这种口罩。
有了它,每隔二三天去超市购物,就安全多了。为保险起见,出门前,我又在纱布口罩里面套上一只口罩。回家后,我把两只口罩洗干净,晾在通风处,以备继续使用。大疫当前,资源有限,我们必须节约。
那天,我在超市蔬菜柜前买菜,旁边一个小伙子一个劲地盯着我看。不一会儿,他从提兜里掏出一只用塑料袋封住的口罩,递给我说,阿姨,您带的口罩防护性能不行,用这个吧。我连忙推辞,告诉他,我戴的双层口罩,防护没问题。多么善良的孩子!他的举动让我感动。
遵从政令,春节宅在家里不出门。闲来无事翻看微信,看到朋友圈里流传着一段话:今年不用上门拜年,不用上门送礼,但是你若送我口罩,我一定笑纳。无意中有人说了一句,口罩哪里能买到?便有多个朋友问,你要几个?时间和地点,我送过去,我们全副武装进行交接。
中国人善良,而且团结,中国人把善良和团结刻在骨子里,融化在血液中。自疫情爆发以来,我们每天都能获悉来自全球华人驰援中国防护物资的消息。他们从世界各地,从不同的角落,想尽一切办法采购数以万计的口罩、防护服、护目镜和其它国内急需的物资,通过各种渠道,以更快的速度往国内发货。
其中数目更多的是口罩。中国人不计成本横扫全球口罩,感觉全世界的口罩都被华人买断,中华民族是何等的团结。有网民说,在疫情癫狂时期,能收到别人支援的口罩,那一定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的人。中国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几万里之外的同舟共济、同根同源。
随着疫情发展的趋势走向,国内市场对口罩的需求曾经呈现爆发式增长,多生产一只口罩,百姓和医护人员就多一重保护。各个相关企业纷纷提前复工,工人们每天加班加点生产口罩。他们和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协同作战,他们也是很可爱的人。
诗人锦河前几天写了一首诗《口罩》,他将口罩比喻为“生命的祥云”、“呵护希望的哨卡”、“守住生命之门的盾牌”、“挡住细菌入侵的屏障” …… 。 诗句形象而生动。让我们感谢口罩,感谢它呵护着我们的生命,感谢它不离不弃温暖着我们的心。